据国家癌症中心权威数据显示 
我国每天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 
已达到1万2千例 
而癌痛的发生率约为61.6% 
其中  
50%的疼痛级别为中度至重度 
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 
然而 
「癌痛不是病」的观念 
往往让癌痛治疗被忽视 
约有70%的疼痛患者 
未能接受规范化的镇痛治疗 
给癌症患者和家属 
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作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疼痛不仅影响身体的生理功能,也影响心理和精神状态,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疼痛,对身体的食欲、免疫、睡眠、活动力等都有严重影响,身体各种神经、激素水平紊乱,身体呈负平衡状态,分解增加,体重降低,会加速肿瘤发展的风险。 
 
  癌痛包括肿瘤导致的疼痛、诊断和治疗导致的疼痛及患者伴有的与肿瘤无关的疼痛,是疼痛种类最多、类型最全、机制最复杂的一种,也是医生、患者、家属最容易忽视的临床常见问题。 
 
  持续存在的癌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它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削弱了机体的抗病能力,能加快肿瘤的生长速度,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限。如果癌痛得不到有效缓解,将会极大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 
 
  受错误观念影响,肿瘤患者在初始出现疼痛时,大多选择忍耐,或者自行以良性疼痛的治疗方法来处理,不仅经常导致病情的延误,甚至还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出现。 
  有研究显示,我国70%的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不足,首要原因是担心镇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占全部癌痛治疗不足患者的49.6%。 
 
  在癌痛没能有效缓解的患者中,疼痛控制困难和机制相关。比如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肿瘤导致的肌肉痉挛性疼痛、骨结构破坏导致的事件性暴发痛等均对阿片类镇痛药物不敏感,单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效果不佳。有些疼痛与人体的生理功能相关,镇痛药物不能改善人体的功能,这些均需要联合介入治疗。 
  使用介入治疗的目的不是用来替代药物治疗,而为了改善镇痛效果,减少因药物增加剂量或种类所引起难以耐受副作用的风险。有效的介入治疗可以减少镇痛药物的剂量,减轻副作用,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评估癌痛的过程中,明确疼痛机制非常重要,对选择疼痛治疗方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