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
员工版
互联网医院
English
医院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中心
就诊指南
科室专家
护理天地
健康科普
互联网医院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肿瘤医院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时间: 2013-04-19  来源: 天津市肿瘤医院
 
  

  我院肿瘤流行病与生物统计学研究室陈可欣教授课题组研究的“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获得2012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迅速上升,严重威胁着我国妇女的生命和健康。其病因以环境暴露为主,而环境暴露引起乳腺癌的风险又受到个体遗传易感性的制约。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个体遗传差异中最常见并与各种易感性或表型最密切相关的新一代遗传标记。该研究采用大样本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筛选出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的易感标记。项目的创新发现在于:

  1.率先提出microRNA靶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检索重要的靶序列SNPs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首次发现如下与乳腺癌易感性显著相关的靶序列SNPs,包括SET8基因miR-502靶序列的变异、IQGAP1基因miR-124靶序列的变异。这一系列创新发现在国际上引领了该领域的研究。

  2.首次系统地从功能上验证miR-367参与靶基因RYR3表达的调控,靶序列SNP能够干扰这一调控过程,最终影响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钙化及预后,是本项目在乳腺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上取得的突破之一。

  3.在内分泌激素相关通路基因变异与乳腺癌的风险研究中获得创新成果。通过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评估雌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信号通路上的基因变异(雌激素受体ER-α及合成代谢基因CYP17、CYP19;生物钟基因CLOCK、PERs和CRYs;IGF-I和IGFBP-3基因)与乳腺癌的关联,获得重要的乳腺癌易感性分子标志物。

  4.筛选和鉴定乳腺癌耐药、转移和预后相关的分子靶标,并针对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标志物(MIIP基因SNPs、BP1)进行了流行病学的验证和评价,为临床提供了新的乳腺癌分子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

  该项目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同时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新技术,利用项目单位丰富的样本资源,在前期筛选出与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相关的标记物的基础上,开展较大样本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验证和评价可用于乳腺癌易感人群筛查、临床乳腺癌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的遗传标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该项目受到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天津市科委重点项目等基金的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4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9篇。其学术观点、技术方法及研究发现的乳腺癌发病和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被NATURE REVIEWS GENETICS、NATURE REVIEWS CANCER、LANCET NEUR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PLOS GENETICS、ENDOCRINE REVIEWS、NUCLEIC ACIDS RESEARCH、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HUMAN MOLECULAR GENETICS和CANCER RESEARCH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他引362次。

  2013年4月19日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版权所有 津教备0005号 津ICP备05002861号